鹦鹉病是什么病?
“鹦鹉病”的称呼可能并不准确,其实是指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疾病。 AIV是一种能引起禽类疾病和死亡的病原体。根据血清型和基因重组,目前AIV被分为10个基因型(其中第1基因型又分为9个亚型)、150多个亚型,不同基因型的病毒之间抗原性较强,但不同亚型的病毒之间抗原性很弱甚至没有。不同的基因型或亚型病毒对同一种禽类常具有同一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和免疫原性。 虽然各种动物都可以感染AIV,但是大多数基因型病毒对动物不致病。目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基因型为H5N1、H7N7、H9N2等,这几种在禽类中均有分布。
H5N1是造成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而H7N7则主要感染禽类,比较少见人类感染病例。 H9N2病毒的基因型较为稳定,在国内家禽中普遍存在,有时可导致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如产蛋量下降、死亡率升高。 一般认为,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经呼吸道吸入飞沫传播或者通过粪便及污染物直接或间接传播。
如果禽类的呼吸系统有病变,如禽流行性感冒常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症状,则可出现咳嗽、喷嚏、咽喉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如果肠道有炎症反应,则可出现腹泻、消化不全、食欲下降等情况,如果病毒入侵神经系统,还可出现精神沉郁、头颈震颤、抽搐等; 有报道指出,某些菌株的禽流感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侵犯内脏器官,特别是消化道和生殖系统,此时则会出现神经症状和精神障碍。
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被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目前尚无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对于患病禽类,可尝试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辅以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对于健康的禽类,一般只要做好隔离和消毒措施即可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首先对患病禽类要及时隔离,并对病死禽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发病禽类的场地以及粪便、污物等进行严格消毒,采用常规消毒剂反复擦拭,尤其是通风口、水槽、料槽、鸡蛋、蛋壳等部位更需要重点消毒。 另外,还要做好人员的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减少病毒感染机会。